预定热线

0535-6659335

首页 > >旅游资讯> 正文

烟台过年吃饺子的风俗

烟台旅行社 2015-2-9
烟台人过年吃饺子的风俗
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,深受老百姓的喜欢,“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”的说法,逢年过节,更是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美食。
饺子最早的时起源于东汉时期,医圣张仲景首创的。张仲景用面皮包上有些祛寒的药材来治病,避免人耳朵上生冻疮。
三国魏人张揖著的《广雅》记载那时候已经有形如月牙称为“馄饨”的食品,和现在的饺子很相似。到南北朝时,馄饨“形如偃月,天下通食”。据推测,那时候的饺子煮熟了以后,不是捞出来吃的,而是和汤混在一起吃的,所以当时叫馄饨。这种吃法在一些地区仍然流行,像河南等地的人在吃饺子的时候,还是要在汤里放些香菜,虾皮之类的调料品。
大约到了唐代以后,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是一样的了,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面单独吃的。
元朝的时候饺子为“匾食”。刘若愚的《酌中志》记载:“初一日正旦节……吃水果点心,即匾食也”。元明朝的“匾食”的匾,现在已经通作“扁”。
清朝时,出现了诸如“饺儿”、“煮饽饽”等有关饺子新的称呼。饺子的名称的增多,说明了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地扩大。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的时候就已经相当的盛行了。饺子一般都是在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以前包好,等到半夜的时候在吃,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,吃饺子取“更岁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为“子时”,交与“饺”谐音,有“喜庆团圆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。
过年吃饺子有很多的传说,有的说法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,结束了混沌的说法,也有的说是“浑囤”的谐音,意为“粮食满囤”。民间还流传着吃饺子的俗语和女娲造人有关系。女娲造人时,由于天寒地冻,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掉,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,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,用细线把耳朵穿住,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,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。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,就包起饺子来,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,内包有馅,用嘴咬着。
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,究其原因:一是饺子形如元宝。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“招财进宝”之意,二是饺子有馅,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面,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。包饺子的时候,人们常常将枣、糖、栗子等包进里面,吃到这些东西的人将健康长寿,吉祥如意。

分享到: 0
保存 | 打印
在线客服